趙云要不要做醬油黨,你們決定。
烽火在九洲處處被點燃。
蒼生黎民無不惶惶然,不知該生在何處,幾時會死于他鄉。[]
唯一的安慰是,這兒不是多民族世界,也因許多緣故,很少會出現全民動員參戰的事。不像地球,一旦爆發戰爭,那就是國破家亡不死不休。
各個小國都很有自知之明的不敢動作,甚至不敢擴軍,苦逼的在等待被吞并的一天到來,一派“你若兵臨城下我就立刻投降……”的架勢。除了互相攻伐的國家,戰火對天下黎民的影響,并不會太惡劣。
北策府兩年內,東取趙國云國,南取郎國。在短短兩年里,一躍坐擁十三省疆土,三千多萬人口。隱隱呈現勢不可擋的風頭,一夜引來九洲各路人馬投效。
尤其北策府完成戰略布局,凡是有一點眼光的人,都能看出北策府的地理優勢實在太大了。東接北唐,東南取得出海口,扼住大律主要糧道,一旦南下更加是一片坦途。
尤其是東接北唐,這一點太關鍵了。北唐攻伐大世,雖有一定挫折,卻仍然勢如破竹,比起拖拖拉拉三心二意的東寧,隱隱為東洲的北地霸主。
北策府的北部是一個寒冷小國,北上并無意義。但往西北方向,往西南方向,幾乎等于直接一刀捅在大律的腰部要害。
大律也想鏟平這把隨時捅過來的刀子,奈何,北策府背靠北唐。除非大律想和北唐提前開戰,便宜其他國家,否則就只能忍氣吞聲先執行南下戰略。
北策府的地理,以及戰略布局的微妙之處,真心有幾分老鼠拉烏龜無處下手的感覺,絕對讓人嘆為觀止。在勢成之前,這邊不過是邊角位置,沒人能想到會這么重要。
很少有人知道,北策府的地理優勢,乃至戰略布局,統統都是王策的手筆。
其實也不全然是王策有意為之,多數是當初逃離北唐的時候,本著閑著也是閑著的偉大婆疼精神,隨手在這些邊角丟了一些種子。能發芽,成長為今天這樣,王策也肯定百分之兩千的沒想到。
王策自個也沒想到,隨手的蛋疼作品,會讓大律和律帝今天感到十倍百倍的蛋疼。
并非律帝腦子進水,坐視北策府發展壯大。而是現在北策府不論實力,還是地理位置,和戰略意義,都讓大鼻無限抽筋。
對大律來說,北策府就是一個咬不動,砸不倒,沾不得的王八蛋外和硝襁水的混合體。大律除了抽風玩乩童起乩,口頭詛咒王策死無葬身之地就別無他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