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奇怪,“大神之光”前天忽然從四票變成十六票了,這是什么說法呢?我相當費解啊,還是繼續求推薦票吧,只要大家投票相助,十萬票有望。
*****
“王策是什么意思?”
一名武帝帶著傅希文在天空觀戰,俯瞰中路戰場,一邊聽取身邊的副帥描述東西兩路。
王策的戰術,完全沒道理。傅希文疑竇叢生,這么強攻意義不大,等于是平白擴大了北唐軍的戰損。
不,不是戰術沒道理,而是基本就沒戰術。傅希文糾正,他沒看見任何戰術戰略的痕跡,北唐軍幾乎就是徹頭徹尾的強攻。
如斯規模的大決戰,肯定是容不下世人偏愛推崇的所謂奇謀妙計。
一千一百年前,九洲最偉大的軍事家之一,大律“軍圣”曾不無抱怨的親口說:“如果可以,我絕對不想靠什么計謀,我最大的愿望就是每一次作戰,都是以多打少,以強擊弱。”
這位大律“軍圣”,拽著一支數量不多的大律軍,橫掃北洲無敵手。生生是把大律這個下等小國,強行打出了上等大國的疆土和地位。尤其被推崇的是,他幾乎絕大多數戰役,都是以少勝多,以寡敵眾。
身為統軍將領,人人都希望以多打少,以強敵弱,而不會奢望什么奇謀妙計。
在北唐軍全線攻擊的背景下,傅希文看不見戰術痕跡,這不奇怪。在如斯規模的大決戰中,任何戰術都不可能起到決定性的意義。
但,如果連一點戰略痕跡都沒有,那就太奇怪了。
傅希文滿腹疑惑。對武帝道:“下去。”
飄然落下,他聽取前線的戰況。果斷下令:“全線撤退。撤往第二道防線。撤退不要急,交替撤退,他們強攻傷亡太重,缺乏后續增援。無力追擊。”
交代完畢,傅希文心中咯噔一下:“不對,北唐軍沒有后續增援?就算王策不懂小規模戰役的戰術,北唐將領不會連這都不知曉!”
他肯定,也推崇王策的戰略素養,以及綜合能力。但他和外界一樣,光從王策的經歷來看。認為王策沒有做中下級軍官的經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