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sp;遠景規劃很好,但到目前為止,中華制造大學的教學開展,進行得并不順利。
原因很簡單,沒有學生!
鋼鐵城當前共有四十六萬兩千余人,從年齡結構來看,是兩頭小中間大的棗核型。來
力波的大都是正當工作年齡的成年人,且以三、四十歲的中青年為主,二十來歲的青年數量剛剛十萬出頭,僅占總人數的百分之二十三。
六十以上的老人,以及十八歲以下的少年兒童,總共只有五萬人不到,僅占百分之十。
這是一個很不正常的年齡結構,也非常契合鋼鐵城移民城市的基本特征。只有等他們徹底安定下來,生兒育女,隨著時間流逝,這個結構才會逐漸趨于正常化。
但這個年齡結構,對鋼鐵城的教育機構來說,就完全不是什么好消息了。
而且移民們本身,對于鋼鐵城的教學質量也抱有懷疑。
嬰幼兒、十二歲下的小孩子還算好,家長們工作繁忙,都很樂意將孩子送到鋼鐵城自己的幼兒園、小學上學,減輕大人的負擔。但
從初中開始,家長們就比較挑剔了。有
機會,他們還是希望孩子能回到戶口原籍,接受他們認為“更好”的教育,打好基礎,爭取中考考上一個重點高中,未來考國內或歐美的大學。至
于高中生,更是百分之七十以上,不是沒跟來,就是特意被送回老家,在爺爺奶奶照應下在當地高中入讀。只有不超過百分之三十的高中適齡少年,就近在鋼鐵城附屬高中入讀。
大學就更慘了。
已經在國內高校就讀的自不必說,就是去年、今年的應屆高考畢業生,也是寧可讀蘇城技校,甚至是去國內的三、四流高校,也不愿在中華工業大學入讀。
主要是家長怕這塊牌子不被國內認可,未來如果畢業,孩子在國內找不到好工作——他們的潛意識中,仍是將鋼鐵城當做一個暫時工作落腳的地方,并不希望讓孩子和他們一樣長期留在這里。對
于這種思想,白云天及鋼鐵城行政部門、教育部門也很無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