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備是生產資料,也是一種特殊的商品。
是商品就有研發投入、生產營運成本,設備生產廠商要想獲利,就需要將這些都折價納入銷售價格之內,先收回成本,才能談得上盈利。
一個產品的問世,可能需要企業投入相當的人力、物力、財力,用較長的研發周期,才能開發成功。原型機研制成功以后,還要針對它的零部件,規劃生產工藝,改進流程,甚至是單獨為它開發一條生產線。
這個投入,視產品的制造難度而多少不一。
像電視機制造這種工藝復雜的生產線,哪怕是過時的二手設備,也要幾百萬。而假如是采用最新生產工藝的新生產線,那么賣幾千萬都很正?!菐浊f美元,而不是人民幣!
未來生產線的精密化、電子化程度進一步提升,就算是賣幾億美元,也不奇怪。
就算是幾千萬美元,換算成人民幣也等于是四五個億!
再按生產線的日產能計算,假設每天能制造一千臺電視機,并且保證以后三年都不愁銷量,那么為了收回投資,每年至少要折入一億三到一億六的設備購置費。
攤到每月,就是一千萬出頭。
平均每臺電視機,光是設備折舊費,就要攤入三百到四百塊錢。
三百到四百??!
一臺!
再加上原材料成本、生產成本,這電視機出廠價要賣多少錢才能回本?這個售價在市場上還有競爭力嗎?萬一碰到對手展開價格戰,是否還有降價空間?若是新產品快速上市,又沒有價格優勢,會不會很快就被淘汰?
白云天買這套二手生產線,只花了六百多萬。
同樣按照日產一千臺電視機、三年完成設備折舊計算,他每年只需攤入兩百萬即可。
平均每臺電視機,只需要攤入五塊五折舊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