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制造在es上大獲成功的時候,賈偉正坐在技校的教室里,專心地聽著講臺上老師的講課,做著筆記。
賈偉并非技校的學生,而是中華制造設備有限公司新招收的員工。他正在參加的,也不是學校正式的技能教育,而是上崗前培訓。
和他一起參加培訓的,除了兩百來名同樣新招收的下崗職工,其他八百來人全是原新華機床廠的人。
但是論起學習刻苦程度,他們這兩百多人卻是最認真的。
或許,這跟新華廠職工還有一條退路有關吧。他們學不好,大不了就領著中華制造給的基本工資,另外找工作也好、做小買賣也好、提前退休也好,終歸有其他選擇。
但是賈偉等人沒有。
他們都不是新華廠的人,而是其他破產企業的下崗職工。并且,他們中很多人,夫妻雙方都在一個廠,如今也同樣隨著企業破產而待業在家,家庭完全失去了生活來源。
他們沒有退路!
奮斗不出來,就意味著全家人都吃不上飯,意味著孩子要跟著去撿破爛,要在學校承受其他同學的欺負,將來即便考上大學也湊不出學費……
所以,他們必須拿出百分之兩百的努力,抓住每一點時間,認真聽老師講的每一個知識點,盡可能超過其他人,才有可能在最后的考試中留下來,和公司簽訂正式的用工合同。
三個月的崗前培訓,賈偉感覺這是他有生以來最認真的時候。如果上學時候,他有這股勁頭,怕是大學都考上了,也不用后來進到職高,更不會在參加上次公司招收技校學員時,因為分數不夠而未被錄取。
那些被錄取的學員,雖然跟他們學的內容大致一樣,但是學期卻是兩年,因此基礎會更扎實,學到的東西更多。他們畢業以后,也至少會成為中級技工,工資、待遇、福利、晉升渠道等等,都要比他們這些最終考核評級后,封頂也就能拿到四級工的一線工人,強出太多。
要是在原廠的時候,他會埋怨,他會說不公平,他會咒罵領導,但現在,他只感到慶幸。
起碼,他又有了一份工作,從而能給家里帶來穩定的收入。在破產企業隨處可見,待業率高達百分之三四十的現在,這就很讓他感激了。
如今的他,哪怕是在崗前培訓期間,也能每個月給家里帶回公司下發的四百塊錢基本生活保障,讓一家人能夠衣食無憂,他還有什么可以苛求的呢?
他還記得,當他跟公司簽訂臨時培訓合同,將領到的第一筆錢交到妻子手中的時候,那個即便是下崗時也沒流一滴眼淚的女人,眼圈一下就紅了,緊緊地抱著他,將頭埋在他懷里,嗚嗚咽咽地哭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