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畫面,是高分辨率?”
阿特利看著演示中細膩的圖形顆粒,壓住內心的激動,用盡量平和的語氣詢問道。
“沒錯!這是80000的分辨率!”衡所長驕傲地回答道。
低分辨率、中分辨率、高分辨率,在不同的時期,有著不同的標準。
在九四年,低分辨率指的是與電視相同320240分辨率,中分辨率為40480的vga模式,有些硬件能力較低的廠商為了糊弄用戶,也會將40350的ega模式稱為中分辨率,但高分辨率統一為80000。
02478就已經是超高清分辨率了。
“刷新頻率是多少?”阿特利追問著細節。
旁邊正在認真觀察的技術專家回答了他的問題:“看這個亮度,應該是75赫茲以上!”
每臺顯示器,都不是同時將整幅圖形同時閃現出來,而是通過掃描顯示屏內部的熒光粉,逐一將之激發點亮。由于這個掃描速度極快,人眼中還留有上一光點的殘余,因此視網膜上會形成一幅完整的圖形。
每掃描一次,即為一個周期。
每秒鐘刷新三十次,人眼可以形成完整的動態圖形,但會覺得有閃爍。刷新六十次,是人眼感到舒適,能夠長期觀看的最低要求。
但是用照相機拍下來,仍能在屏幕上看到明顯的條紋。
刷新七十五次,圖像在人眼中會非常穩定,即便用照相機也不能拍到閃爍的橫紋。
而且由于一秒鐘內點亮的次數多了百分之二十五,所以人眼接收到的亮光也會更多,看起來亮度明顯提高,會覺得圖像非常明亮,顏色也更加鮮艷。
這名技術專家,就是靠著一點,判斷出了當前畫面的刷新率。
衡所長挑了個大拇指:“這款顯卡最高能達到02478超高分辨率,只不過刷新率就得降到0赫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