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童淵入許
河北中山——正值六月的中山此時烈日當陽,雖然冀州號稱大漢糧倉,但時值亂世,即使是如鄴城,許都這等恢宏的大城也會有乞丐流民的存在,更勿要說這小小的中山了。
但是,相較于別處來說,中山對于流民來說卻有著一處吃飯的寶地,那就是每月初便散放糧食,周濟窮苦百姓的——河北甄家。
甄家乃是官宦之后,原來的家主也算頗有名聲,便是上蔡令甄逸,可惜其人早在十三年前辭世;甄家乃是河北巨富,如今靠著女主張氏一手打理,也算井井有條,甄逸死前曾留有三男五女,其中最為有名的便是甄家的幼女甄宓,據(jù)說這女子自小就有過人見解,十歲時為防止家中聚斂財富,容易引來亂兵盜匪的垂涎,亦引起民憤,便勸說其母把家糧拿來賑濟親族鄰里,廣施恩惠。如今甄家每月初開府施民的條例也是在甄宓一手促成的。
今日乃是月初,又是甄家開府賑糧的日子,只見鄰里鄉(xiāng)民早早的便集中于甄府門口,等待分糧,少時,便見府門大開,一眾家丁護院背著大袋,抬著筐簸,里面盛滿黃白相間的稻米,頓時場面雷動,民眾紛紛上前取米,一時間甄府門前好不熱鬧。
只見一個身材瘦小,皮膚干枯好似老樹皮般,須發(fā)亦是全白的老者緩緩的執(zhí)杖來到甄府前,他臉上遍布豆大的麻子,大大招風耳朵,朝天的大鼻子,眼睛好似浮腫一樣凸出許多,面貌奇丑,但神色倒頗是忠厚。
這個老者便是曹昂請郗慮幫忙尋找的民間大槍師童淵,年近七旬的他此次從東平來到中山,卻是只為了見一個人。
他要見的人,此時正在甄府前幫著眾家丁分發(fā)稻糧,那是一個身著淡綠長衫的女子,悶熱的天氣,不知為何,卻見她卻頭戴一頂小帽,隱隱可望見她那如云的發(fā)髻。帽檐下露出一抹輕輕飄動的柔軟額發(fā),期間的汗水仿佛要淌在那長長的睫毛上,更襯出清秀雅致的風姿。令人好奇的是,她用一副淺粉色的薄絲面巾遮住了半邊面容,讓人欲扶開一觀,卻又難以如愿,除此則再無其他多余的飾物。
這個女子便是甄家的小女兒甄宓,只見童淵顫巍巍的走到甄府大門側(cè)旁,但卻沒有打擾她,只是靜靜的看著慈善蘭心的她與眾家丁將稻米一斗斗的分撥完畢。待民眾漸散之后,只見蒙著面絲的甄宓伸手擦了擦目上的汗?jié)n,一雙靈動而慧黯的眸子,或是因為天氣炎熱,染著一層蒙蒙的水汽,仿佛如同黑夜中的星子,閃爍著柔和與寧靜的光彩。
“童爺爺!”甄宓終于看見了一直守在府側(cè)的童淵,連忙移步上前,她的動作顯得輕柔而不失干練,僅僅露出的雙眸飽含著自然與些許調(diào)皮。童淵慈祥的看了她額上微澤的汗水,額首點頭道:“好。”
童淵不善言辭,性淡語少,平日里的每句話少有超過三五個字的。他過世的妻子顏氏昔日乃是河北大家顏家的閨秀,與甄家極為要好,只是后來落敗,童淵也因而淪落成為了民野草莽之人,他往年曾應(yīng)張氏邀請,傳授過一些防身武技與甄家一眾子女,同時也與年幼的甄宓結(jié)成了忘年之交。
甄宓早已習慣了這位童老爺子孤僻的性格,知道他是在夸獎自己開倉濟民的善舉,遂笑著問他道:“童爺爺,今日怎么有空到中山來?”聲音猶如簫笛,清雅素定而不失靈動。童淵沉默了良久,最后吐出兩個字道:“告別。”
“告別?”甄宓聞言一愣,接著蕙質(zhì)蘭心的她立刻猜到事情不簡單,略略皺眉:“童爺爺您要走?去哪里?”童淵淡淡言道:“許都。”
甄宓輕輕的扶了扶額頭,她的動作芊芊至秀,仿佛是將最為靈動的柔與媚憑空合為了一體。少時,只聽她皺眉言道:“左右不過是一處住地,難道京都就真的那么好?”
童淵搖了搖頭:“不是。”沉默片刻接著又續(xù)道:“曹家人尋我。”甄宓微微一愕,顯然亦未想到要帶走童淵的人竟然是許都的曹氏。“童爺爺,不如...宓兒求求娘親,托大將軍替你攔住許都來人...”
卻見童淵搖了搖頭道:“不可能。”其時,童淵不過是一介草民,縱是此時袁紹有意與甄府結(jié)親,亦是不會為了一個民間槍師而與許都人發(fā)生爭執(zh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