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營帳篷是崔秀寧按照現代軍警野外班組簡易帳篷仿造的。
面料用麻織的薄帆布,遮風擋雨的效果很好。支架用五根倒插的長槍,非常簡易便捷,一旦遇警,拔出長槍的速度也很迅速。
崔秀寧這種設計的高明之處,是將兩米多長的長槍一物兩用,不但省去了麻煩的釘樁,還節省了存放武器的空間。
這帳篷四米見方,可住一什兵。剛好用一匹帆布,重量只有二十多斤,疊起來一個兵就能輕松背走。
當下,兩百頂簡易帳篷很快搭好。作為主帥,李洛和崔秀寧的帳篷自然在最中間。
接下來,就在海灘上埋鍋造飯。
吃過飯歇息了兩個時辰,李洛又下令暫時擔任什長的一百鄉勇,簡單訓練一下五百女真精壯的隊列,起碼要知道幾個基本動作。
虎古也利用這個時間,喂養戰馬,操練五十騎兵。這五十人本來就懂騎射,只不過需要提升配合協調之力。
七百“正規軍”被暫時編為“野戰營”。
李洛有一千套盔甲,但“野戰營”只用了七百套。他又把剩下的三百套日本武士皮甲,和弓,刀劍暫時分發給其他稍有戰力的老弱和婦女。編為九百人的“自保營”,選拔經驗豐富的老人管理協調。
女真人雖然徹底漢化,但騎射尚武的民族性格并未完全喪失。就連很多女子,都會騎馬射箭。加上兵器充沛,更有三百盔甲,所以“自保營”也不是毫無戰力。
七百“野戰營”甲兵在前,九百“自保營”在后,李洛頓時有了底氣。如此陣容,不說在寶島縱橫捭闔,起碼也是進退自如,百無禁忌。
他知道,如今島上生番雖多,卻屬于幾十個部落,并不統一。所有生番加起來估計最多十幾萬人,就算其中最強大的部族,能拉出幾千人的戰士就頂天了。
更別說生番還停留在青銅時代,還是最原始的青銅技術,比起商朝青銅器都差了十萬八千里,更別說冶鐵技術了。
他們有語言,無文字,其社會生態極其落后,非常野蠻殘忍。
獵人頭,活人祭,食人肉,剝人皮,這些令人發指的行為可不是刑法,而是很多部族的文化習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