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隊和兵馬一分為二。
劉拓、鄭和率領“致遠號”、“豐收號”、“先行號”,南下海東。南下船隊運載了一千三百多礦工、三百多女子、近兩百工匠,十萬斤鐵。
李洛交代他們,礦工到了海東,首先用來擴充保安團。保安團不要的,再安排屯田種地。
三百多個女子,全部交給夫人,她自有處理方案。
近兩百工匠,當然是直接補充工匠處。
之后,李洛親自率領西歸船隊,運送大量金銀,糧食,武器,船只等戰(zhàn)利品,返回高麗。人口、財物、軍功、練兵,一舉四得,可謂滿載而歸。
一天半后的夜里,李洛帶著大小十多條船回到江華,停泊在自己控制下的港口。
趁著夜色,一箱箱金銀、一石石糧食被運進李家塢堡。
真是的悶聲發(fā)大財。
當然,李洛也不會忘記賞賜和撫恤,這次出征的人,最少的也記了五貫錢的賞賜,軍銜全部升一級。
戰(zhàn)死者,家人每年能得到十貫錢撫恤,連續(xù)發(fā)放二十年。定為成例。
李洛回來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將韓恭的首級送到開京,并附上一封信,交給“伯父”李簽。
第二件事,擴建塢堡外院的訓練場,起碼要容納三千人訓練。
第三件事,行使江華團練使的職責,招募島北五鄉(xiāng)的鄉(xiāng)勇一千五百人。
這些鄉(xiāng)勇,當然也要用中原流民來充任。可以說,二千七百鄉(xiāng)勇一滿員,基本上把江華郡的中原精壯一網打盡了。
如今,李洛是李簽之侄的消息,已經傳遍江華島。北部五鄉(xiāng)的都寨,當然不好違背團練使大人的意思,他們接到李洛的命令,第一時間就在鄉(xiāng)境內招募中原流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