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宜露坊里的氣氛有些怪異,蘇鳴佩和龐牧在極力打圓場,蘇東坡也希望把話題引到詩詞文章上去。
蘇鳴佩提議讓大家以蘭花為題,賦詩作詞,蘇東坡詢問誰先來,廳中竟是一陣沉默,無人回應,這讓蘇東坡不覺皺起了眉頭。
楊逸也沒有出聲,心里暗暗好笑,正所謂禍從口出,這些人難道就不明白,憑他們想翻盤無異于癡人說夢;
既然翻不了盤,就該老實做人,踏實做事,這才是安身立命之道,在這兒作些無謂的嘲諷,其非智者所為。
秦觀等人枉活了大半輩子,還不如趙佶這個十七歲的少年呢,至少從楊逸入坐以來,趙佶還沒說過什么風言冷語,又或者,是他的注意力被鳴佩吸引去了。
蘇東坡見無人應和,只得說道:“各位既然無異議,那本官就先來,且當是拋磚引玉吧。”
以老蘇的xing格和名望,還真是為難他了,若不是看透了世間滄桑,還象以前一樣恃才傲物的話,他絕不會做這種糊稀泥的事。
說完他站起身來,撫著那微斑的胡須徐行幾步,然后朗聲吟道:
蕙本蘭之族,依然臭味同。
曾為水仙佩,相識楚詞中。
幻sè雖非實,真香亦竟空。
發何起微馥,鼻觀已先通。
果然是行家一出手,便知有沒有,和老蘇以往的大作相比。這首詠蘭小詩算不得十分出sè,但也絕對稱得上詠蘭詩中的上佳之作,此詩一出。眾人紛紛贊嘆,席間的氣氛倒是活躍了不少。
這樣的機會很難得,蘇鳴佩連忙懇請蘇東坡把詩句錄在紙上。以便留著收藏,蘇東坡為了感謝她幫著打圓場,也沒有拒絕,提筆就墨,便將方才的詩句錄下。
有了蘇東坡開頭,大家都暫時放下敵視的心態,趙佶下意識地望了望楊逸,然后起身道:“有蘇大學士佳作在前。小王倒也不怕敗了各位的興致,也來首七絕請各位賜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