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當一顆心臟在納米溶液中長出來后,李淳風在心臟中的神經細胞的微管結構里,開始注入相應的攜帶信息的自旋電子。
這種自旋電子技術原本來源于制造電腦硅芯片的新一代技術,但隨著量子計算機的成熟,風神帝國已經不再研究硅芯片電腦,因此被棄之不用了。
但是這種技術被李淳風檢索發現后,覺得用于制作微管中的電子,將是非常相似的,因為這樣的自旋電子可以攜帶信息。
當微管中聚合了這種攜帶信息的電子后,會由這些信息控制微管所在的神經進行相應的操作。
這就是李淳風用來操控生物納米機器人聚合而成的器官方式,實際上,這正是人類器官運作機理的方式,即通過器官本身的神經系統來控制。
當全部的各種心臟神經細胞都完成了相應的自旋電子注入后,整顆心臟也就完成了聚合制造。
這個時候,李淳風將它接入到一個心臟起搏裝置中,想要看看離體狀態下,這顆心臟的運行是否和人類的心臟運行情況一致。
事實上,在地球時代,人類就已經成功制造各種材質的人造心臟,并能夠幫助人類存活幾個月甚至更久的時間。
這一次,李淳風完成的,則是采用生物納米機器人技術,按照人類本身的運作機理運作的,和自然人類幾乎一樣的人造心臟。
“好吧,讓我看看,是不是成功了?”
當起搏裝置運行后,處于其中的那顆心臟在靜默了0.5秒之后,開始了跳動!
“動脈血流向正常!”
“心室閉合正常!”
“心率……正常!”
……
一項項的功能運行情況都被智腦詳細記錄下來,很快,這顆心臟運行了超過十分鐘、一小時、兩小時、一天、三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