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觸妙樂,外得真法。
這是佛教本身的境界。
丁耒現在就是快要達到了“內觸妙樂”,不過他在外,真法也已然獲得。
他的真法就是武力,就是一切智的源泉,智珠在握的他,現在早就超越了普通的年輕人,任何事對答如流,任何話信手拈來。
如果說要更進一步,就是“內觸妙樂”,做什么事情都快樂,而笑語常開。
佛都是微笑的化身,沒有一個佛祖雕塑是不笑的,只有微笑,才能帶給人一種溫暖的感覺,所以很多人信佛,他們信仰的是那一個個音容笑貌,而很少有人信仰那些兇神惡煞的明王魔相。
佛與魔,其實也在一笑之間。
丁耒隱約有了一絲“內觸妙樂”的意味。
他微微一笑,禪機在胸膛。
內觸妙樂,其實與儒家的“內圣外王”或者“內王外圣”有著極大的相似性。
惡者疾苦,圣者無愁。
生者得道,死者無名。
丁耒想要觸及什么,卻到底還是沒有觸摸到。
他的氣質卻在這一刻翻天覆地變化,以前他是儒道之中的“古井無波”,現在卻多了一絲“出塵超然”的氣質。
出塵和收斂,其實都是兩類,卻在他一個人身上凝聚,這本身是矛盾的,可卻正如了佛祖有的兩面性,一面佛,一面魔,或者又如道家的三尸理論,其實人分為三種心性妙樂。
丁耒的感受越來越強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