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熱烈祝賀漠堂主升任漠護法,感謝您一直以來的支持!
“您好江邊先生,我是bbc的記者莉莉安,請問你們覺得自己有幾分把握獲得這次決斗的勝利?”莉莉安自持是大美女,沒等點到她就自己站了起來。
“百分之一百,在我們島國面前,中國人永遠只能是失敗者。”江邊春水輕輕一笑,樣子說不出的輕蔑。
“但是侵華戰爭中,你們才是失敗者!”中國的記者忍不住了,也不管什么規矩,直接就提出質問。
“那也不是輸給了你們。”江邊春水眼睛都不抬,自顧自玩弄這手中一條繡著蘭花的手絹。
那記者一愣,卻是被這個話給噎得不輕,他也是知識分子,當然知道二戰中島國戰敗的原因有很多,但絕不能閉著眼睛說是完全被中國給打敗的,這個結論只出現在中國的歷史教科書中。
在國際共識上,只能說中國牽制了島國很大的軍力,為二戰中盟國的最終勝利做出了艱苦卓絕的貢獻,若真是單挑的話,雖然島國限于人口和資源的匱乏,最終也是個輸,但中國不知道要多付出多少慘痛的代價才行。
“島國和棒子國所有的技擊項目都起源于中國,連你們的文字也是,這是歷史界公認的,你難道想否認嗎?”來的中國記者不止一個,剛才那個被格擋了,馬上就有第二個站起來。
“崖山之后無中國,唐宋的漢人我們一直是佩服的,你們還不配。”
所謂崖山之后無中國的史觀是島國學者的積極主張,是對中華民族文化傳承的徹底否定,并進一步提出島國在漢文化傳承上的正統性。其實不過是當年島國侵略擴張的理論準備與宣傳手段,具有一定的迷惑性與麻痹性。
這個事情說的是公元1279年(元至興16年,宋祥興2年),南宋軍隊與元朝軍隊在崖山(今廣、東,新。會境內)進行了一場大規模的海上決戰,當時國土已經基本淪陷,南宋的軍隊一部分甚至是由宮女和太監組成,他們并不是被逼著上戰場的,只是懷著樸素的愛國主義情懷,和簡單的為皇帝盡忠的念頭。無論是否愚忠,但這種高貴的品德應該受到后人的崇敬和緬懷。
最終自然毫無懸念,南宋軍隊戰敗,丞相陸秀夫抱著八歲的幼帝趙昺投海自盡,隨行十多萬軍民亦相繼跳海殉國!
據《宋史》記載,戰后。十余萬具尸體浮在海面上,向世人昭示了一個民族寧折不彎,寧死不屈的英雄氣概。
海戰第二天,陸秀夫的遺體被百姓找到,偷偷安葬了起來,而小皇帝的尸體則被元軍找到后離奇失蹤,據傳被當地百姓埋葬在了深、圳赤灣村里。至今猶在。
1964年,當地政府請了國歌的詞作者書寫了“宋少帝與丞相陸秀夫殉國于此”十三個行草大字,刻在近岸的奇石之上,并雕刻了石像以作紀念,常有游客來此憑吊。
這個觀點雖然是島國學者提出來的,但國內學術界也有不少人認可,所以也不能說是江邊春水在胡攪蠻纏,十萬人殉國,中華古典文明和傳統的道德價值觀的確是出現了斷層,至少朱由榔被吳三桂從緬甸抓回來絞死的時候。沒有人再做出同樣義無反顧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