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人看著這么一大群的小鴨子,都不由驚住了。
這么多,這得費多少糧食呀?
農家人養家禽,也不過就養個幾只下點兒蛋吃的,富裕一些的人家才會養十幾只。幾十只的規格,那只有那些有莊子的大戶人家才養得起了。
畢竟農家人一年種地收獲的糧食交了稅糧后,留下來的也不過能勉強填飽一家人的肚子而已,養家禽只能喂些谷糠、野菜啥的,誰有能力養這么多?
而大壯家這一批小鴨小鵝,少說也有近百只吧?
林大壯豪爽地說:“這里呀,才八十只鴨、二十多只鵝,太少了,甜寶說還得買些鴨蛋鵝蛋自己孵,少說也要養個四五百只。你們有沒有親戚家里有養鴨養鵝的?麻煩幫我問問看有沒有種蛋或者孵出來的小鴨小鵝呀,有多少我收多少。”
村民們咋舌,四五百只?一年收的糧食還不夠這些鴨鵝們吃吧?
“大壯,你家為啥養這么多鴨、鵝?那不還得買糧食來喂呀?得花多少錢啊?”
“哎,甜寶說,一只兩只也是養,十只八只也是養,反正都是養,不如就養多點,到時賣給酒樓飯館,咱逢年過節的也有得吃。”
眾人聽了,只覺得老根家的人太大膽了,不過也佩服他們家的財大氣粗,別的不說,就這購買鴨苗鵝苗和糧食的成本,就不是一般人能負擔起來的。
除了羨慕和佩服,眾人也沒有其他想法了。
只是當他們看到村家長也在山坡上搭棚子養雞時,就無語了。
人家在魚塘里養鴨養鵝,村長就在山坡上養雞,這是有樣學樣、舉一反三嗎?
不過也有大膽的村民也動了心思,心想既然村長都跟著老根家的人學,那肯定是有利可圖的,自己要不要也跟隨他們的腳步呢?
于是村里也有幾戶人家,在自家院子里、柴房里養起了雞鴨,雖然不多,但也是他們以前沒養過的規模了。
林大壯沒想到村里人不僅沒幫自己找鴨蛋鵝苗,反而還跟風養起了雞鴨,不由得苦笑一下,看來還是得自己去找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