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扶清考上童生的事,也早就傳回青牛村。
他托人帶話回去,說要在舅舅家多待兩天。
秦木橋表示理解,想著這些年親家辛苦照顧石頭,孩子念著他們的恩情,想多陪陪外祖,也很正常。
可村正比他還急,一天能來秦家兩三次,詢問石頭回來了沒。
現在秦扶清可就是他們青牛村的門面,中了縣案首,村里人都想著要好好祝賀一番,可這主角不回來,叫他們都沾不著喜氣。
有秦扶清讀書在前,考上童生。村里很多人家都起了送孩子讀書的心思。
有那了解秦家的左鄰右舍,知道秦家石頭打小就聰明勤快,想他能讀出名堂也正常。
青牛村二十多戶人家,有住的遠些的,與秦家不怎么來往的,就在背后揣測道:“那秦石頭都能考上童生,要是咱家麻子去讀書,肯定能考上秀才!”
旋即又開始想,家里若是能出一個秀才,全家都跟著享福,那該是多么好一件事。
有人心動,有人行動,打聽十里八鄉有哪能送幼童去讀書,打聽來打聽去,還是白鶴灘。
聽說秦石頭是婁雨賢婁夫子教出來的,很多人便都想法把孩子白鶴灘送。
婁雨賢要去縣學了,殷家沒放過這個好機會,趁機招收不少學生,又狠狠賺一筆束脩。
青牛村就有兩戶人家把自己孩子送去讀書了。
還沒等村里其他人家羨慕,就傳來那兩家不和,鬧著要分家的事。
只送一個孩子去讀書,那家里又不止一個兒子,送誰的兒子,送哪個兒子,都是問題。
誰都不愿意退一步吃虧,那能咋辦?分家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