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扶清原本也想讓全家人一起搬縣里,在縣里過好日子,怎么的不比在鄉下好?
可古代不是后世,城市化沒那么嚴重,大城市固然有機會,可土地才是人的根。
在古代做什么生意最掙錢?
答案是糧食。
人可以一日無書,但絕不能三日無糧。糧食的種植收割乃至流通,與天下,與朝政,與每個人都息息相關。
這時代的抗災能力也遠不如后世,可能就是一場洪澇一場干旱一場地震,就能讓人尸骨無存,全家覆滅。
這樣一說,可能有人會覺得,到城市中居住豈不是更好?
只能說二者有利有弊,但在古代,想要脫離土地,是不會有好下場的。
若是全家人都搬離鄉下,到城里去,他們就會失去在鄉下建立話語權的機會,若是遇到旱澇時期,說不定一家人都要缺糧。
秦扶清想來想去,還是決定兩手抓,兩手都要硬。
在城里發展人脈,掙錢,到鄉下擴大勢力,奪取話語權。
唯有這樣,才能讓秦家的環境更安全,地位更穩定。
若是放別家,秦扶清肯定要操心讓誰去縣里讓誰留鄉下,因為不管是誰,肯定都會為此吵得不可開交甚至分家。
可這樣的事情在秦家不太可能發生。
秦木橋接受孫子的建議,當然晚上把家里兩張八仙桌拼一起,秦家一大家子人圍坐一起,桌上點著三個燭臺。
三巧四巧的頭上已經扎上新的頭繩,身上也穿上了新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