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婁雨賢喃喃道:“你可知這兩句話出自哪里?”
孟子的《盡心章句》。
秦石頭一個才開蒙的孩子,竟然會知道這兩句?
他知道這兩句,可又知道其中意思呢?
婁雨賢長嘆一口氣,這也是他讀書時候立下的志向。
不過那時候他是考上童生之后,十二三歲時通讀孟子,才把此句立為自己的志向。
婁雨賢是落魄寒門出身,到他這一代,已經和貧農沒什么區別,只是家中人還勉強維持著寒門的顏面。
即使窮,也要撐起顏面,送他讀書。
鄉鄰們都說婁雨賢是家族兄弟供養出來的,這話不錯。
他也沒有辜負家族的厚望,十六歲時考中秀才,意氣風發,名聲遠揚,即使是縣令大人,也對他夸贊有加。
他參加各種詩會文學,才華出眾,擅寫各類詩文,美名遠揚,那時候他是多么的快樂,總覺得康莊大道就在眼前。
十九歲應試,接連三年不中,婁雨賢才有些心慌,二十二歲時娶妻生女,接著又去應試,直到掏空家底,才被人告知犯了上官父諱,不得高中。
婁雨賢可謂是從云端摔到泥土里,從前有多風光,如今就有多狼狽。
先前追捧他的那些人,漸漸遠去,一個永遠無法中舉的秀才,能有什么出息?
婁雨賢為躲避閑言碎語,在父母先后離世,搬到白鶴灘謀生。如果落第像是一場大雨,這么多年,他一直生活在梅雨季節,走不出來,別人也進不去。
以至于,他依舊忘記了年少時的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