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立來也拿捏不定主意,只道:“先回去吧,石頭是個有想法的,問他是等到了歲數再去私塾呢,還是先跟著婁雨賢開蒙?!?br/>
說實話,王立來心里是想讓外甥先跟著婁雨賢的。
今日一事,讓他意識到農家子就是想要讀書,門檻也高的很,他們不認識殷家的人,就是到了歲數,又怎的進私塾?
難不成還要多掏些銀錢討好殷家不成?
這個婁雨賢雖說八次應試不中,被人瞧不起,可在他們這小地方,多少也算是個人物,要不然殷家怎么會聘請他當夫子呢。
秦冬財道:“是這個理,先回去再說吧。”
兄弟二人趕天黑前回到家中,正趕上吃晚飯,在院子里支起兩張木桌子,一人抱著一個碗,聽秦春富講起今天的事情。
“那個婁雨賢啊,本是縣郊婁寨人士,出身寒門……”
婁雨賢祖上出過一個進士,后來家道中落,他爹年輕時曾入縣學讀書,讀到一二十歲,也才考了童生,可他一直沒放棄,生下婁雨賢后,又讓兒子接替自己讀書,盼著家中能東山再起。
婁雨賢天資聰穎,不負眾望,得家族資助,才十二歲就成了童生,十六歲考上秀才,驚為天人,十里八鄉的人都盼著他能繼續高中,說婁家早晚要重振家風。
就連婁雨賢也是這樣想。
為了讀書考取功名,他一直不曾娶親,苦心鉆研,十九歲時應考鄉試,考上了就是舉人,可他連考三次都未中??伎婆e本就是千軍萬馬過獨木橋,別說三次不中了,就是從弱冠考到耄耋之年都大有人在。
更何況婁雨賢三次不過也才二十二歲。
二十二歲那一年,婁雨賢聽媒妁之言,娶了河東石家的庶女,第二年就有了女兒。
先成家后立業,按理說婁雨賢考了這么多年,也該中了,可他就是一直失敗。
直到二十五歲那年,有主考官看不下去婁雨賢傾盡家財應試,苦心勸他放棄考試,不得不說了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