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松當然不知這么短的時間,李靖竟然想到了這么多。要說他沒什么想法那是不可能的,但卻將他想象成一個幕后的黑手或者boss那就有些過了。
他承認,自己卻是有改變這個時代的想法,這點凡是個從后世來的都會有這樣的想法。但他大多時候都是推波助瀾,在一些事情上有所偏向罷了。
最多就是埋下些種子,至于這些種子是不是能夠發芽或者成長,這點他并不是很關注!
人有時候就是這樣,別人的腦補,永遠比你想想中的更加豐富。
李世民俯視下方,各人的神態他都一一在目,對于眾人想法他也能想到一些。像薛萬徹等人可能只覺得這對軍方是一個好消息,也不會或者不能夠想的那么遠。但李靖等人絕對能想到這樣一來,簡直就是徹底將文武分開。
雖說軍方的地位穩固了,但再想要和之前一樣出將入相怕是難了。
但這些和他的關系不大,他已經垂垂老矣,早已不復當年雄心壯志,只想安安穩穩地度過晚年,要是有可能為子孫謀些后路,那再好不過了。
他不由自主地將目光看向姬松,要說這件事對誰的影響最大,那絕對非姬松莫屬。以姬松的能力,手腕,將來做個幾十年的宰相也無不可!
不過,今日一過,姬松就徹底算是軍方的人了。此規矩一出,他再想為宰相,是絕對不可能了。
皇帝絕不會一個身兼文武的權相出現,這不管是對皇帝還是大唐都不是好事。
一個身兼文武的人,這就是對皇位的最大挑戰,一旦發生不測,瞬間就能替代皇帝開創新朝,就如楊堅一般。
所以,此法一旦形成,姬松的最高成就不出意外的話應該就是武英閣的頭腦了。
按照皇帝圣旨上的意思,武英閣具有一部分軍械的管理制造權,并且在下屬中還有后勤司的存在,雖然不能直接管理糧草,卻算是徹底摒棄了中間的環節,直接和戶部對接。這其中省卻了無數麻煩,戶部在想要卡脖子就要考慮下武英閣的諸位老將的態度了。
姬松聽完皇帝的話,有些啞然,甚至是驚訝!
看似是按照自己方法進行改革,但卻在他所說的基礎上增加了不少東西,甚至能和后世韃子的軍機處相提并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