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又稱“蓉城”,自古便享有“天府之國”的美譽。
成都自古便為西南重鎮,三國時曾為蜀漢國都,五代十國時為前蜀、后蜀都城,文化遺存非常豐富,但其最大的特點卻不是這個,而是它獨有的巴蜀文化及風土人情。
能夠被稱為天府之國,自然是因為成都極為適宜居住,而四川多民族雜居的特點,也使得這座繁華的古城擁有了西南最為密集的人口,往往你在成都城內隨便走一走,便可以看到三五成群的巴蜀漢子坐在一處,或是擺著龍門陣品茶飲酒,或是支著牌桌挑燈夜戰……
成都人最安逸,成都人最灑脫,所以,成都人往往也最受不得過度的不公與剝削。
你看歷史上,兩湖巴蜀之地的漢子,往往都是最先挑起反旗,與時代的阻礙者率先針鋒相對。
所以,同盟會與哥老會才能將暴動迅速蔓延至整個四川,因為這里本就有著自由革命的土壤,即便如今四面圍城,可城里這幾百萬的成都人,竟然與平日里一樣,甚至還有不少人會同情甚至暗中支持那些革命者。
更何況,大規模引發暴動的‘成都血案’,不單讓總督趙爾豐在成都城內的名譽掃地,也更多的激起了城中的民憤。
所以這成都城上的清軍,士氣才會如此的低落,憑著手上先進的現代步槍和迫擊炮,竟然無法打垮那些手持鐮刀草叉的同志軍。只是勉強維持著防守有余而攻略不足的尷尬局面。
所謂有人的地方,自然就有江湖,哪怕是如今四川草木皆兵,可對于清廷的大員們來說,只要能夠頂掉趙爾豐,成為西南第一總督,那么哪怕這水被攪得再混一點也是不怕的。
反正在他們的心里,無論革命黨搞多少次暴動,最后一定會被成功的的鎮壓!
如果按照正常的歷史走向,這種想法其實也沒錯。但當這灘死水里面。又多出了幾條大魚之后,那么這片江湖里面的潮水,自然就會格外的洶涌,哪怕表面波瀾不驚。可其中卻是已暗流涌動。
在這暗流的中心里。如果說最為緊張的。那自然要數遍布巴蜀的哥老會了。
事實上,就在成都城外九路哥老會總扛把子侯寶齋兵臨城下的那一刻起,這成都城內哥老會的十萬苦哈哈。便早就已經坐不住了,若非是城中幾位大佬一再壓制,即便是清兵的封鎖再嚴密,恐怕也會轉眼就被翻手覆滅。
這一點,無論是清軍還是同盟會,自然都很清楚,所以,當城外的四路同志軍剛剛開始休整的同時,城中的暗流便立刻化作了巨浪,只是讓人覺得驚奇的是,這巨浪的目標雖然都是哥老會,但興風作浪的,偏偏是中情局和清軍中的高手。
華燈初上,成都城內暗流湍急,然而總有著一處地方,被三方都視為定海神針,雖然其不曾影響過三方高層的決策,但作為商談的地方,卻最是恰當不過。
成都紅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