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為百兵之祖,其種類樣式繁多,又被稱為百兵之王,掌管軍之霸勝之氣也!
最早的刀出現在石器時代,雖然有些簡陋,但卻象征著人類文明真正的開始,即便那時候的原始人只是用磨礪過的石刀切、砍,劃、刮或割獸皮之用,但無疑提高了原始社會的智慧與生產力。
到了殷商時期,刀多用青銅鑄造,雖說是脫胎于石器時代的石刀,但卻由此大規模被用于軍伍之中,并出現在了大型的戰刀。
周代所用的環首長刀,不僅漢代亦用,而且后又傳至日本、朝鮮,等到漢代的帝王公卿,也均是佩用更為實用的刀,而不是鑄造工藝更高的佩劍。
到了唐代之后,則以陌刀、唐刀最為出名,宋代則出現了樸刀和寬刃單刀,而到了明清兩代的時候,則在寬刃單刀的基礎上,漸漸向唐刀回歸,出現了窄刃的腰刀及柳葉刀等幾十甚至上百種單刀!
日本人的倭刀或者叫太刀,便是唐刀的變種,具有揮刀速度極快、鋒利度高等優點,但相對中國的單刀,則要顯得單薄一些,一旦遇上重兵器或長柄的兵器,最容易斷裂……
所以,倭刀的優點和缺點都十分明顯,在與霍元甲的刀相比之后,這種缺點便會忽然被放大,那種單薄感甚至會讓人覺得有些過于懸殊。
在楊猛的眼中看來,霍元甲手上那柄刀,應該屬于厚背大型單刀類。
巨大的刀身長足有五尺。寬約一掌,刀身筆直陡立,毫無明清之后單刀刀身的那種弧線,只是在接近刀尖的位置,才極為突兀地轉折了一下,使得整個厚重的刀鋒,最后呈現出四十五度的斜角收尾……
眾人的眉頭微微一動,臉上的神色不覺變得十分精彩,與其說霍元甲手上的是單刀,還不如說它是斬馬刀更為恰當!
雙方沒有動用兵器之前。眾人以為本屬于短兵器間那種兇險凌厲的比斗。然而當霍元甲從劉振聲手上接過那柄夸張到了極點的斬馬刀,并好似手持草芥一般地隨意握在手上后,日方的那些觀戰者們臉上頓時有如死了爹娘一樣……
沙沙……
霍元甲倒拖著巨大的刀身于地,在陣陣厚重的金鐵聲響中閑庭信步。臉上淡然到了極點地走上虹口道場的拳臺時。他身上起初渾圓無暇的氣場。也隨著緩和輕柔的腳步,一步一步地高漲起來……
“這也太夸張了!”
眾人在臺下議論紛紛,卻又被他身上的氣勢覺得震驚。奇怪的是,等到霍元甲最后站在拳臺中央,將那門板似的大刀斜斜地抗在左肩上時,剛剛如潮水般澎湃不定的氣機,竟然隨著無處宣泄的殺氣,憑空地消失在他的手上不見……
“人刀合一,氣機內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