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正九領兵出戰的圣旨一下,京城便炸開了鍋。
幾乎所有人冷嘲熱諷,說蕭正九那小身板子,到了邊關別說打仗了,被那卷著沙子的硬風一吹,還不就得給人直接吹到閻王殿去?
一個手無縛雞之力的人,怎么能到戰場打仗呢,笑話!
不過,皇帝就是皇帝,做事謹慎,特意派了武藝高強的傅纓為副將。
蕭正九雖然體弱,但從前的威望以及和將士們的情義還在,軍中依然有不少將士信服于他,甘心聽他差遣,有傅纓和蕭正九身邊那個侍衛葉青跟著,蕭正九只需動動腦子,發揮一下他的軍事之才,此戰倒也十分有把握獲勝。
然而幾日后,軍報傳來,蕭正九并沒有扭轉大夏軍連連潰敗的戰局,結果讓人大失所望。
果然,蕭正九不僅是個病秧子,還是個瘟神,身上早就沒了從前的光芒,只聽說帶了個侍女,每天錦衣玉食地伺候著,對戰事好像并沒太上心。
皇帝聽聞震怒,急忙召見太子商議對策,但太子卻一副不慌不忙之狀,只讓皇上心安,靜觀其變,皇帝對太子還是信任的,況且眼下朝中無人,一時半會兒,還就真找不出一個能擔此大任的將領。
皇帝靜下心細細一想,葉青那混小子雖然只聽蕭正九一人的命令,但傅纓乃是兵部尚書傅程之子,一向忠貞,對于蕭正九絕對不會盲從,所以,此事應該不是這么簡單。
念及此,皇帝心里長舒一口氣,讓太子退了下,他則靠在龍椅上休息了會兒,等到日暮降臨,便起身悠哉悠哉翻后宮三千佳麗的牌子去了。
又過了一個半月,捷報傳來。
蕭正九只用了些綢緞珠寶,就讓戰事平息下來。
皇帝大喜,大筆一揮,封蕭正九為驃騎大將軍,將軍府的每個人包括下人,都得到了重賞。
除了戰事的平息,皇帝高興的原因自然還有另一層,就是蕭正九給匈奴送去的物資,沒有讓朝廷出上半點,都是蕭正九從邊境那些平日里貪污受賄,壓榨百姓的大戶人家搶的。
這下鄉紳仗著離京城較遠,占地為王,無法無天,私藏財產,克扣百姓,但因其中勢力盤根錯節,百姓苦不堪言,無處告狀,朝廷也是束手無策,幾次派來的審查官都離奇死亡。
為了整治這批人,太子在暗中下了不少功夫,先后派了不少得力親信,幾經波折好不容易才弄到了這些豪門鄉紳隱藏在暗處的財產,已經各勢力的交纏情勢,正苦于沒有機會動手,北燕忽然開戰,正好給他制造了一個下手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