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著兩個鬼差出了酆都城,蕭石竹再次踏上了黃土飛揚且路面不平的黃泉路。
前幾天他去鬼市的書店里買了本專門講冥界風土人情的書,叫《陰曹地府志》。看完此書后,他才知道如今的陰曹地府就像是中國當年的春秋戰國時代。
當年酆都大帝造反成功后,發現自己根本無力統治整個冥界八荒十洲,因為冥界的面積實在是太大了。
于是他苦思冥想了幾個晝夜后,決定施行了分封制,將十洲中的八洲劃分為許許多多的小國家。然后又從人魂和妖魂里挑選出一些愿意效忠他的鬼來,封為諸侯讓他們成為了這些小國的國主。
而如今的北陰酆都大帝,就像當年周天子一樣,直屬他治下的只有北部的玄冥洲和中部的六天洲。但他比周天子要好的是,其他諸侯國無論多么的強大都不敢跟他叫板,且每年都對他按時按量的進貢;這大概是因為他是冥界里最后一個神魂的原因吧。
而蕭石竹正要去的鬼母國,就是在六天洲南面瞑海之外,赤地千里的玄炎洲中的一個小國家。據說,還他媽是個面積不過五百萬頃,約等于三十三萬平方公里的小島國。
那《陰曹地府志》中記載,這島上河道縱橫,沼澤頗多,樹高林茂。國都小虞山位于島上正中處,是一座小山城。就環境而言,這種地方確實應該是空氣清新的。但這地方也確實是一個交通并不發達,且貧窮落后的小島國。
按墨翟的說法,這鬼母國國主鬼母,那可是當年輔佐北陰酆都大帝誅殺了所有回到地府的古神們,使得酆都大帝順理成章成為冥界最大的大佬的頭號功臣啊。
但是從《陰曹地府志》中來看,這鬼母國所在地好像是冥界的一個貧困縣一樣。蕭石竹估計當年鬼母也沒想到造反勝利后,到了論功行賞分田地分權力時,北陰酆都大帝卻給了這頭號功臣這么一點點小地盤,還他媽是個鳥不生蛋,兔子不拉屎的破地方。
想想這些,蕭石竹再替鬼母覺得不值的同時,也不免在心中感嘆道:“這北陰酆都大帝真對得起他封號里的那個陰字。”。可此時的他哪里知道,這一切都是鬼母自己要求的。
當年鬼母深知這酆都大帝野心極重,且又多疑,于是在造反勝利后,她便主動要求去南方偏遠的小島上定居,遠離權力中心,這是她能活到現在的重要原因之一。如果她當時膽敢主動要最好的封地,她絕對活不到今日。
蕭石竹隨著兩個鬼差來到黃泉路盡頭的忘川河邊后,坐上了一艘和他初到冥界時所坐的舢板一樣的渡船。
然后鬼差們帶著他,駕船朝著忘川河南岸而去。只是這次,舢板的行進路線始終避開了漂泊在河面上的團團白霧。
過了一炷香后,他們的渡船終于來到了忘川河的南岸。下船后,蕭石竹回頭看了一眼那寬廣得難以看到對岸的河面,才跟著兩位鬼差往南面走去。
一路走來,蕭石竹漸漸的發現越往南走,地表越是崎嶇不平,且周遭四處都是山脈連綿,且峰巒重疊山高林茂,山脈多得是點不清,數不盡。
路邊隨處可見珠玉樹、璇樹、不死樹等古籍中記載的奇木。沙棠、瑯玕數不勝數;絳樹(赤色玉樹)、碧樹、瑤樹不計其數。就連在夜里能光華照耀四方的迷谷樹,那也是隨處可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