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靜的生活,隨著一次又一次升級的抗議活動而被打破了。
按照華國人的思維模式,金老爺子他們初時以為這場抗議在金博士的領導下,應該會井然有序地進行。
畢竟,早在1956年,在26歲的馬丁·路德·金博士第一次領導黑人市民,抵制蒙哥馬利市公共汽車公司的種族隔離制度時,他就舉起了\a“的旗幟。
他說:“仇恨產生仇恨,暴力產生暴力……我們要用愛的力量,去對付恨的勢力。我們的目標,絕不是擊敗或羞辱白人,正相反,我們要贏得他們的友誼和理解。\a“
他說:\a“要爭取自由,必須付出流血的代價,而流的血必須是我們的鮮血……無辜受苦是有救贖力量的,它可以取代欺壓者與受壓者雙方苦毒怨恨的悲劇結局。\a“
可惜,這個世界永遠不如想象中的那么美好。
縱然金博士推崇得是非暴力抗議,但他的家,卻被白人種族主義者炸掉了。
而且,在多年后的1968年4月4日黃昏,這位\a“的倡導者馬丁·路德·金博士在洛蘭賓館306房間陽臺散心時將會遇刺身亡,終年39歲。
遇害時,他正準備幫助孟菲斯黑人清潔工人組織罷工。當時他在旅館陽臺上與同伴們談話,被刺客詹姆斯·厄爾·雷用槍擊中。刺客得手后竄逃出境,6月8日在倫敦機場被捕,后被判處99年徒刑。
馬丁·路德·金博士的遇刺觸發了黑人抗暴斗爭的巨大風暴,其后三天,全美一百多個城市爆發騷亂。
從1960年到1968年,馬丁·路德·金博士組織了一系列的民權運動,包括入座運動、奧爾巴尼運動、伯明翰運動等等。單從金博士的出發點來看,他爭取的不僅僅是黑人的權益,他爭取的更是每一位生活在不公平待遇中的米國人的權益。這,也同時印證了\a“這句話。平等與自由,是沒有膚色之分的,是沒有種族之分的,是沒有國籍之分的。
具體到馬丁·路德·金博士所開展的斗爭,那就必須承認一點,他以及追隨他的人們,在相當長一段時間里,并不代表多數,而只是當時社會上的少數。
金博士所面對的對手,甚至可以說也不是聯邦政府,而是普遍底層出身的白人,也就是后世共和黨的支持者,俗稱“紅脖子”的那群固執己見、抵制一切現代文明的種族主義保守派。這些人在南方許多地方居于著多數,在市議會中占據支配地位,聲勢浩大。他們中一些人同時還是權力機構的執掌者或執行人,掌握著很多地方的基層權利。這些人代表著另一種\a“,是一種甚至在相當長一段時間里居于多數的\a“不僅是地方政府要優先考慮的,中央政府也不敢小窺。
另一方面,參與其中的黑色人種,很多人并不是為了愛與和平,而是出于爭取更大的權利。教育程度偏低的他們,根本沒有理解什么是平權,而是把平權當做了暴力的幌子。正處于荷爾蒙爆棚的年輕人,更是在集體意識的壓迫下成為;盲目、沖動、狂熱、輕信的“烏合之眾”,對集體犯罪有恃無恐。
在一次又一次的抗議□□中,許多人獸性超過了理性,心中的野獸跑出了閘口,街頭的動亂肉眼可見。
生活在其中的文嵐和其他華人一樣,一次又一次刷新了對人性的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