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暑假,文嵐兄妹幾個除了日常學習之外,基本上所有的時間都花在蘑菇棚和菜地里。
因為,蘑菇棚里培養袋內的香菇已經進入關鍵時刻。
雖然天氣有點熱,但,關博睿和李文輝在蘑菇棚加蓋蘆葦墊,日夜精細照料,基本可以強行把棚內日間溫度降低至22攝氏度左右。同時,盡量保留空隙,讓空間內充滿新鮮空氣。因為,足夠的新鮮空氣是保證香菇正常生長發育的重要環境條件之一。
雖然沒有空調等恒溫措施,但關博睿等人盡力提供資料上所需的條件。所以,香菇的長勢,雖然不能與后世現代化生產效果相提并論,可依然長勢喜人,遠勝于文嵐等人的預期。
到75天左右,文嵐驚喜地發現菌絲長滿全袋。一般說來,香菇菌絲大約60到90天就會發育完全,屆時菌絲長滿整個培養袋。當培養基和袋之間出現空隙,表明菌絲已經積累到一定養分,可以脫袋出菇。
文嵐逐個檢查培養袋,與文輝、文雅小心翼翼地把最好的那幾袋從袋口慢慢往下褪,褪到尚未發育完全的中部位置。此后,文嵐幾兄妹每天數次往蘑菇棚里跑,逐個照顧那些珍貴的培養袋。五天后,所有的培養袋全部褪去塑料袋,露出里面泛白的培養基。這時,只需要提供強度適量的漫射光,然后靜候香菇大爆發。
每天早晚把棚門和一側墻壁移開,掀開薄膜,增加光照。同時,不時人工補充水分,強行增加干濕差,加大光差,冷熱刺激,促進菌絲轉色。功夫不負有心人,天轉色結束,靠近培養袋口一端的位置出現明顯的小香菇。
因為南方溫度高,棚內許多時候高于20攝氏度,所以,明顯可以看到這一片新出的香菇質量不佳。香菇發育非常快,菇蓋薄,容易開傘。與此同時,因為還有一部分發育比較慢的菌絲仍在蓄積營養,時不時蹦出一些小白包,努力找著空隙想要冒頭。所以,文雅和文嵐每天多次往返蘑菇棚,人工加濕,同時爭取把那些快要成熟的香菇盡快摘掉。
往返的次數多了,文嵐自然與養殖場那邊的工作人員熟悉起來。
畢竟,在這個國家仍在努力減少文盲的年代,認識英文的人士少之又少,第一次操作外國設備的工人總會遇到各種小麻煩。
當文嵐按捺不住主動伸出援手后,養殖場那邊,尤其是負責飼養白羽雞的鳳組長,都把李氏姊妹當成小老師,時不時過來請教一些小問題。
一來二去的,文嵐進入養殖場非核心位置,便成了常態。
這天,文嵐剛踏進養殖區,便覺得養雞場的氣氛格外不同。
鳳組長拿著幾個新口罩,指著雞舍說:“這些不是雞,而是金磚。為了保障雞種的安全,任何人,只要進入養雞場,一踏過這個大門,就必須帶口罩。雞舍跟雞場生活區的口罩完全分開,每次進入雞舍都必須換用里面的專用口罩。當然,你們肯定不能夠進入雞舍,只有專業人員才可能進去。這些口罩,每天下班的時候,必須放進裝進有消毒液的桶里面,進行統一消毒清理。”
一個穿著花布大褂的大嫂小聲問道:“可那個消毒怎么整,我不懂怎么辦?”
大嫂的方言口音很重,尾音轉折與眾不同,讓文嵐聽得分外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