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個學期,哥哥姐姐們要換學校,正是改改人設的好時機。
“你還小呢,讀書可是一件辛苦的事情,這事回頭再說吧。”關博萱并不當真。
文嵐當然也沒想過能夠一次成功,便隨意換了個話題:“對了,剛才柯家那家人的關系一直不好嗎?怎么她們會僅僅因為一條魚,就鬧得這么兇?”
“嗨,哪有什么大矛盾啊,不過是日子苦,小摩擦攢多了,因為一點火就爆了起來罷了。說到底,都是因為窮惹得禍。你想,如果每家每戶都衣食無憂,誰還會在意那一碗飯啊。嗯,換個你比較容易理解的例子,你想啊,如果你有很多奶糖,你小哥問你要一顆水果糖,你還會在意還會舍不得嗎?”
水果糖,當然不會在意。別說水果糖奶糖,就算是巧克力,文嵐自問都是不會在意。又不是沒有吃過好東西,那全是添加劑的小零食,誰在乎啊。
文嵐看著媽媽,小腦袋連續晃動,頭上的小揪揪上下飛舞。
“對啊,你有了好的,就不會在意那些差的小玩意。同樣的道理,當一個人吃不飽的時候,他的整付心思就會盯著那點吃食上面,誰稍微動了一點,便像動了他家的祖墳一樣,肯定會怒不可遏。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就是這個道理。以前我還家的時候,別說吃食,就算是西洋糕點,我們都是不在乎的。那時候我們更看重的是誰上了什么學校,誰又學了什么才藝,新攀上了什么關系,認識了什么有才華的學者。可等我爸媽去世之后,我才知道那一切都是因為有長輩頂在前面,我們才能活著鏡花水月之中。唉,你還小,等以后你就慢慢知道了。”
“媽媽,你小的時候是怎么樣的,你在哪里生活,哪里有什么有趣的東西?”文嵐好奇地追問。
“我啊,小時候生活在北平,就是現在的北京,也是主席他們生活的地方。那時候,我家坐黃包車20分鐘就能到□□,后海、正陽門都離我家挺近的,有時候家里人會帶我們去周圍轉轉看看風景。那里有很多漂亮的湖泊,大大小小胡同里面非常幽靜。我家周圍的大宅子都修得很齊整,時不時能夠聽到里面飄出來的古琴聲。小時候,每次去別人家做客,我就喜歡去看人家的花園,看別人家的假山,看到漂亮的風景就不愿意回家。因為,當時我正在跟著潘先生學中國傳統山水畫。芙姐姐說我的畫沒有神韻,先生說是因為看得風景不夠多,總在模仿我看過的畫作,沒有自己的想法。所以,那時候,我整天想往外跑,想去見識外面的世界。長大一點出去讀書之后,我更是寧愿跟同學在外面做公益捐款,也不愿意回家聽那些雞毛蒜皮的小事。哎呦,一眨眼,時間過了二十年,我都老了。”
關博萱牽著女兒的手,走進院子里,陷入回憶中臉頰洋溢著暖意,眼睛里都是亮光。
“才沒有呢,媽媽還是那么年輕漂亮,等你稍微養胖一點點,人家都要說你是我姐姐了。”文嵐嘴巴像是抹了蜜糖一樣,后世夸人的話隨口而出。
逗得關博萱合不攏嘴:“嗨,哪有這么老的姐姐啊,你這丫頭也會說笑話逗人開心了。”
“才不是,我說的都是真心話。不信的話,你努力休息,養好身體,等你的臉色好起來之后,我們隨便去找幾個陌生人問問。”
“好,好,媽媽努力休養,文嵐要健康長大,回頭……”
母女倆說說笑笑地回了家,剛剛看到的妯娌相爭鬧劇似乎沒有在她們的生命里留下一絲痕跡。只有文嵐知道,這事給有點飄的自己重重一擊,讓她明白,這個世界不是自己熟悉的那個21世紀。每個時代都有自己背景,都有自己的運作模式,不可能隨意改變。
畢竟,生活在21世紀的文嵐從來不知道,明明身為理應同甘共苦的親人,居然會為了幾口食物便互揭傷疤以致反目成仇、老死不相往來。似乎,在求生存的大前提之下,禮義廉恥似乎都可以放在一邊。文嵐雖然在書里看過各種人性的丑陋,但這種發生在身邊的例子,還是讓她心里不適,甚至背后有點發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