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此,林大壯就虛心地請教小外甥女:
“甜寶,你說的那些食盒鳥籠什么的,長什么樣子?真的會有人買嗎?”
甜寶認(rèn)真地回答:“肯定會有人買哇!就跟家里用的飯桌木凳一樣,既然有人用,那肯定就會有人買呀!又不是人人都能自己做出來。”
“城里有很多各種各樣的鋪子,賣什么的都有。咱們現(xiàn)在沒錢開鋪子,那就先去趕集賣,等攢夠錢了,說不定咱們也可以去城里開鋪子做生意呢!”
林大壯覺得小外甥女的話特別有道理,也對她話里美好的未來充滿了幻想。
田里刨食畢竟是靠天吃飯的苦力活,又苦又累又沒有出頭之日,長年累月面朝黃土背朝天地苦干,也只能給家里人混個溫飽,不幸遇上今年這樣的荒年,連飯都吃不飽。
而城里人卻可以穿得光鮮亮麗的,又不用風(fēng)吹日曬,又不用交苛捐雜稅,又不會被人看不起。
雖然說商戶對比起官宦人家來說是下等的存在,但對于飯都吃不飽的農(nóng)家人來說就是無比羨慕的對象了。
如果能帶著一家老小去城里安家,靠手藝過上富足的生活,怎么可能會有人不愿意呢?
林大壯激動地對外甥女道:“甜寶,既然這樣,那你說說,那些東西都長什么樣子?我讓你三舅舅去編,編好了我跟你大舅母去城里賣。”
“還有,你大舅舅我也會些木工活兒,你說說城里人需要什么樣的物件,我來做,一起拿到城里看有沒有人買。”
聽到大舅舅還會木工,甜甜就更高興了。
這時代的竹林、樹木都是無主的,除了官家和有錢人家包下的山地,其他山上的樹木竹子都是可以隨便砍伐的。
換句話說,就是毫無成本的。
如果大舅和三舅能將這些不要錢的竹子木頭做成物件去賣,那家里不是就有銀錢了嗎?
到時候,就可以給三舅舅請個名醫(yī)治腿,說不定就能治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