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議好了一切,陳青兕告辭離去。
李弘略帶疲累說道:“先生慢走……”然后招來親信內侍,送陳青兕離去。
目光看著陳青兕的身影,消失在院外,李弘低聲囔囔:“父皇,皇兒能做的只有這些了。李家未來如何,就看天意了。”
李弘固然仁孝不假,終究是國之太子,不管李治還是武皇后都將他視為大唐接班人來培養的,自然少不了傳授帝王心術。只是李弘年紀尚小,性子又溫順,領悟不深,并不能很好的使用。所以才會受到裴炎、李敬玄的蠱惑。
李弘并不是對陳青兕有意見,而是單純地從一個皇帝角度來看,讓陳青兕獨任輔臣不妥,沒有從大局考慮,那時候的情形,也只有陳青兕能夠在短時間內控制局面,并且維系西域戰事不敗。
自陳青兕肅清裴炎、李敬玄以后,整頓廟堂,全力支持西域戰事,提拔人才,罷黜慵懶之人,讓朝廷高速運轉,李弘一開始還打算履行皇帝職責,可后來發現自己插手干涉,起到了反效果,還不如在一旁點頭,在奏章上寫個“可”字更有效率。
李弘知道自己的能力還不足以應對這種局面,索性不過于干涉,任由陳青兕發揮,他自在陳青兕上表的奏疏上寫可,然后將這些關系國家大事的奏疏留著自己細細研讀,有不懂的地方就耐心詢問。
陳青兕也不私藏,逐一解惑。
李弘這才明白自己父皇的苦心,也就陳青兕能夠在這關鍵時候調動廟堂文武并力,統籌全局,在穩住內部的情況下,還能打贏這場大戰。
隨著身體也一日不如一日,李弘更無心處理繁重事務,將大小事情都丟給了陳青兕,休養期間,靜下心來琢磨自己還能為大唐做些什么,才發現能做的已經有限。
陳青兕的獨大,因為自己的“愚蠢”,已經不可挽回了。
如果當初他沒有受到裴炎、李敬玄的蠱惑,陳青兕也不會將兩人徹底鏟除。那個時候,就算陳青兕是唯一的輔臣,但裴炎掌控的先帝近臣以及李敬玄掌控的潛邸近臣還是他所能倚仗的力量。現在這兩股力量都讓陳青兕名正言順地除去了,他手上能打的牌就少了。
唯一可用的戴至德還是陳青兕顧全他面子留給他的……
既然避不開陳青兕,也無法抑制陳青兕的崛起。那索性就給他一切恩寵,以恩義將他束縛住。
至于未來,就看他弟弟沛王李賢是否有能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