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人類是碳基生命,地球上與人類相同的碳基生命體數不勝數,可是今天我們接觸到的這種新的生命體,它既不是碳基生命體,也不是硅基生命體,而是一種非常特別的,霊基生命體。”第十九次研究匯報大會上,來自中國的曾一杰提出一種新的生形態。
“霊基生命體?曾教授,可不可以再詳細的說明一下?”提問的是美國的一個研究人員。
曾一杰“當然可以,不過在具體解釋霊基生命體之前,不妨先來了解一下我們碳基生命和硅基生命體各自的優劣勢。”
說著曾一杰展示了兩張圖,一張是羚羊分娩圖,一張是硅晶片。
“我想大家都知道,早在19世紀的時候,波茨坦大學的天體物理學家julisheer就在自己的文章中探討了以硅為及出生存在的可能性,這基本上可以被視為最早提出硅基生命的人,但今天,我不是來與各位探討起源問題的,而是要延展的去看碳基生命和硅基生命體之間更深層次的不同。”曾一杰說完示意助手。
隨后他身后的兩張圖動了起來。
“羚羊分娩的場景對在座的各位來說應該都不算陌生,就算沒有親眼見過,在各種自然科學紀錄片里應該也都看到過,不過大家有沒有注意到一點,小羚羊在出生后就立即開始學會行走,也只有這樣,它才能盡快的適應環境,不至于被掠食者捕殺,但這種學習的天賦是怎么來的呢?又或者說,它是怎么如此迅速的‘學會’行走的呢?”曾一杰賣了個關子,并把目光投向臺下的眾人。
這個問題對于臺下那些研究生物的人來說非常容易回答,可也有許多人并不清楚其中的奧妙所在。
尤其當曾一杰調出了第三幅圖,也就是人類母親和她的孩子的照片的時候,這種“迅速”就顯得更為突出。
“是因為基因遺傳,也可以說是生物本能。”臺下的一個印度研究人員舉手道。
曾一杰笑著點點頭“是的,這位朋友言簡意賅的解釋了這種迅速,但問題是,人類在進化方面應該更具優勢,可為什么人類沒有產生這種本能?甚至許多靈長類動物的孩子都需要出生后很久才能學會走路?”
這個問題沒人回答了。
曾一杰繼續道“如果大家沒有答案,不妨先來看看現代科學界對硅基生命體的理解吧。”
畫面再次轉動,羚羊和人類都消失了,硅晶片被放到了中心位置。
“硅基生命體的通常定義是以含有硅以及硅的化合物為主的物質構成的生命,可以被稱之為硅基生命,這是教科書式定義,相對準確,但不夠具體,因此我就借用了一個大膽的假設,將硅晶片視作一個‘活的’,真實存在的硅基生命體,就暫且叫它leo吧。”
臺下聽聞leo不禁莞爾一笑。